消费满$35免邮费 / Free Shipping $35 and above.

中东的裂痕:泛阿拉伯主义的流产和大英帝国的遗产

中东的裂痕:泛阿拉伯主义的流产和大英帝国的遗产

Regular price
$44.94
Sale price
$44.94
Regular price
Sold out
Unit price
per 

ISBN:9789865524340
作者:刘仲敬
出版社:八旗文化


【内容简介】
  「叙利亚」路线:推动大民族国家(泛阿拉伯主义)而惨遭失败、战乱不断
  「波斯湾」路线:维持小民族国家(部族民主联邦)而获得成功、繁荣稳定
  刘仲敬(阿姨)告诉你中东裂痕的深层原因
  在于「自发秩序」是否可以持续生长与开花结果!

  「伊斯兰社会效忠的对象是部落、宗教和大家庭,而不是民族。」
  ─杭亭顿(Samuel P. Huntington),《文明衝突论》─

  **********

  ▉ 从民族发明学的视野来看,
  中东战乱或和平的关键,取决于当地「自发秩序」是否能够持续生长!

  二十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在一次大战后彻底崩溃,原有的中东地区领土分裂成大大小小的「无主之地」,相继遭到西方列强如法国、英国的託管或保护,并在二十世纪中期纷纷独立成近代的民族国家(Nation)。这些国家发展到今天,有的社会稳定且繁荣昌盛、有的则是陷入长期的族群纷争或内战衝突,沦为「叙利亚化」的部族战争之地。是什么原因,在今天中东各国家的战乱或和平、衝突或稳定之间划下了深远的裂痕呢?

  本书通过民族发明学的视野,分析中东地区的八个国家案例,试图回答上述问题。这些案例包括了肥沃月湾地带(Fertile Crescent)的国家如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以及库德斯坦自治区,以及波斯湾(Persian Gulf)海岸地带的国家如科威特、阿拉伯联合大公国、巴林,还有位于东非、文化上属于阿拉伯的桑吉巴自治区。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民族发明过程,有的企图打造大民族国家而失败,有的则成功建立了小民族国家;而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原因,便在于这些国家的「自发秩序」,也就是天然形成的习惯法与社会秩序是否能够持续成长或是被迫中断。

  ▉ 泛阿拉伯主义建构的文化民族国家,
  是今天中东地区「叙利亚化」衝突的根源!

  中东地区自十九世纪以来,随著奥斯曼帝国的衰弱与欧洲势力的入侵,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潮也随之兴起。如同近代东亚的「中华民族」与「汉族」,中东地区陆续诞生了相似的「泛阿拉伯主义」及「泛伊斯兰主义」等大民族主义思潮,其拥护者都企图在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内,建立「文化泛民族主义」的近代国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在二战后叙利亚成立的「阿拉伯社会复兴党」,这是个中东版本的「国民革命党」;他们试图通过「团结所有阿拉伯人」的民族口号,建立一个「三民主义」的「阿拉伯民国」。但是,这些试图超越民族国家天然边界的「文化泛民族主义」理想,最后都失败了;他们失败的根源,在于中东地区存在著远比它们历史更久远、更强大的力量,也就是以部族为主的基础社区力量;本书提及的库德人及其民族的发明历史,便是最好范例之一。

  本书以「叙利亚化」描述泛阿拉伯主义者如伊拉克的海珊、叙利亚的阿萨德家族强行建构泛阿拉伯民族共同体失败的过程,黎巴嫩也有著相近的历史路径。中东地区拥有坚实的基础共同体,这源自于基督教或伊斯兰习惯法传统所形成的各式部族及社区,它们构成了当地天然的「自发秩序」传统,而且是中东社会及文化的活力根源。千年以来,这些部族或社区虽历经各阿拉伯或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但始终能够维持固有的习惯法传统、保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随著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阿拉伯「国民党人」企图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建立一个大的阿拉伯帝国,强行整合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习惯的部族或社区,使得国家与社会无法协调并相互衝突的情况下,让当地最终陷入军阀割据的内战战场。

  ▉ 英国经验主义式的法治遗产,
  造就「波斯湾」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奇蹟!

  然而,位于中东的波斯湾沿海的国家,却与上述「叙利亚化」的国家有著截然不同的历史路径发展。由七个部落国组成的阿拉伯联合大公国,以及科威特、巴林等,这些国家的共通点都是在十九世纪后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与商业据点;它们虽接受「殖民主义」的统治,但在英国经验主义与普通法的影响下,其传统的社区与习惯法得以累积、生长,并且在建立英国式的「司法统治」宪政体制后成功独立,成为中东地区相对稳定且繁荣的现代民族国家,如中东的「新加坡」——阿拉伯联合大公国中最大的部落国杜拜。

  本书最后一个案例是目前属于坦尚尼亚的桑吉巴自治区。本为英国保护国的桑吉巴被坦尚尼亚统一后,导致其自古以来的习惯传统与在英国保护时期建立的法治基础被摧毁殆尽,丧失其原本作为伊斯兰世界的东非商业转运站的优势地位与独特文化。桑吉巴如同东亚的「香港」,两者都是英国模式的失败结果;它们的共通点是在长期的「一国两制」状态下,错失了民族发明的关键节点。

  刘仲敬认为,近代民族发明除了法国理性主义和德国浪漫主义的模式之外,还有第三条路线,即英国的经验主义模式。在法德模式之下,国家与社会存在明显的对立,也意味著在建构民族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如法国大革命的衝突或动乱;要是建构失败,就如同叙利亚或黎巴嫩般陷入长期的内战状态。但在英国模式下,共同体或社会原有的传统习惯能够维持,并通过英国普通法的机制形成有效的「自发秩序」;虽然此路径相较于法德模式发展缓慢,但过程平和且不容易产生大规模的动乱。中东波斯湾地区的民族发明过程,便是英国模式的最佳世界史范例。

  ▉ 基础社区共同体 X 民族国家共同体=一部近代中东地区的民族发明史!

  本书并非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国别史,而是刘仲敬以其独特的「民族发明学」视野,深入分析中东地区的一部「民族发明史」。刘仲敬认为清帝国解体之后的东亚遵循类似的轨迹,而在民族发明学的意义上处于演化到一半的半成品阶段。中东诸国民族发明失败的历史路径,例如「叙利亚化」及「桑吉巴化」,真的预演了东亚/诸夏的未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