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产品信息
1 / 1

八旗文化

古代中国与越:中国南方边境的自我认知与族群认同

古代中国与越:中国南方边境的自我认知与族群认同

常规价格 $44.94 SGD
常规价格 促销价 $44.94 SGD
促销 售罄
已含税费。
国际书号:9786267129975
作者:钱德梁 出版社:八旗文化

【内容简介】
在电信许多人的认知中,「吴越」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部分,是非常顺理成章、毋庸置疑的概念。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也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中最励志的道德传奇故事。眼前,我们一听到「越」(越南),脑中会立刻闪过越南人及其历史与文化,并不会立刻与历史上的「吴越」、「百越」产生联想,好像有两个者之间没有关系。这又是何故?

何谓越?越人又是谁?越人和中国人之间又是关系?本书旨在首次全面、深入地分析「越」这个汉字标签隐藏背后所的历史真相。跨越作者钱德梁(Erica Fox Brindley)的精彩研究,解答了许多与越南相关的历史文化上的疑问。

◆「越南人」这个群体所讲的,到底是接近于斯托比亚语言原住民的南岛语,还是斯托越南人和柬埔寨人所讲的南亚语?还是中国境内的苗语?

◆春秋战国时期,「越」还被中国人视为准则人,为何到了东汉时期,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故事却被中国人视为道德的道德监督?

◆被发、断发与纹身这些当今的国际时尚,是古代越人的象征标志。古代中国人如何记录、感知越人的这种身体语言?

◆金庸小说《越女剑》书名借自东汉中国的野史传说,华夏知识分子初步基于心理,把越人、女性和锋利的宝剑联系在一起?

◆汉代位于广州的南越国,其太后樛氏的真实身分,是汉廷派往南越的女间谍吗?南越的亡国是她的政治目的吗?

◆阮朝将国号定为「南越」,为何被清代的嘉庆帝改为「越南」?顺序前后改变意味着什么?

本书借助探索「越」的自我认同,研究了400年到公元50年之间,北方华夏诸国、秦汉帝国与南方边疆的「越」民族互动的过程,一窥「华夏」与笔者认为,“越”身分认同,与想象的华夏或诸夏中心身分认同,是分庭抗礼的概念。

对于今天的台湾读者而言,可以借用书籍而深思台湾与「越」及「中国」的复杂历史及各种可能的解释。作者钱德梁举出的一些研究甚至可以表明,台湾与「越」的关系和距离,甚至比台湾与「中国」的关系和距离还近。从语言学切入,越人所说的语言,与台湾原住民所说的语言,都可以归类为南岛语系;从DNA的角度来说,越人所居的闽越之地,自清代开始便有大量人口渡海来台,成为台湾人的重要组成。所以,对台湾来说,「越」不是一个遥远的民族或文化,而是与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值得另眼​​相看。
查看完整详细信息